为什么大公司都会死死盯着你的“第一学历”?哥们儿,你先记住一句最扎心的话:因为在他们眼里,第一学历查的是你的“智商和血统”,而后面的学历,查的只是你的“努力和态度”。我知道这听着很恶心,很不政治正确,但你往下看,就知道这帮人精是怎么想的了。
无论求职市场多热闹,头部企业筛人的第一步几乎永远没变,简历上学校名字一栏,总是被特别关照。
但是,明明自己后来考了好学校的研究生,能力也不差,为啥公司还总是追着问本科在哪儿读的?说白了,大公司的那套筛人方式,重在一开始就把人分门别类,背后逻辑全是现实。
咱先说说大公司筛人的难处,你想啊,现在找工作的人多成啥样?大公司一挂招聘信息,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份简历涌过来。HR 就那么几个人,一天到晚看简历都看吐了,哪有时间跟每个人聊半天,去验证你是不是真有本事?
他们得找个最快的办法,先把大部分人筛下去,剩下的再慢慢挑。那第一学历就是最好用的 “筛子”—— 比如人家只认本科是 985、211 的,一眼扫过去,不是的直接划掉,省多少功夫?
你可能说这太武断,但对大公司来说,效率比啥都重要,他们赌不起也耗不起。要是真把所有简历都仔细看,再一个个面试,光招人就得花好几个月,耽误了项目谁负责?
再说说为啥是 “第一学历”,不是后面的研究生学历。不是说研究生没用,是第一学历那时候的你,最能说明问题。你想啊,考大学的时候,你才十八九岁,没结婚没养家的压力,不用操心找工作,满脑子就一件事 —— 考个好大学。
那时候的成绩,拼的是你十几年的底子,是你能不能坐得住冷板凳,是你学习的悟性和自律性。比如你学个会计,本科要是普通学校,老师可能就教点基础分录,深层次的财务逻辑讲得少;后来你考上好研究生,老师一讲复杂的报表分析,你可能就得回头补本科的课,进度自然慢。
大公司招你是来干活的,不是来让你回炉重造的,他们更愿意招那些一开始基础就扎实的,来了就能上手,不用花时间教。
你肯定会说,我后来努力了啊!我研究生比别人学得好,实践能力也强,凭啥不算?我知道,这话特别在理,但大公司有自己的顾虑。比如两个人放面前,一个本科 985,研究生普通;一个本科普通,研究生 985。
HR 会想,前者在最该拼的年纪就已经证明自己了,他的学习能力、自律性都是经过高考考验的 —— 高考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能考上好大学的,至少在学习这件事上,没掉过链子。
后者虽然后来努力了,但 HR 会犯嘀咕:你当初为啥没考好?是基础太差,还是那时候没尽全力?不是否定你的努力,是大公司选人的时候,更倾向于 “稳妥”—— 选前者出错的风险更小,他们没必要冒这个险,因为有的是人选。
再说句实在的,现在就业市场卷成啥样了?别说大公司,就是一些中等规模的公司,招个行政岗都敢要求本科 211。不是这些公司多牛,是找工作的人太多了,他们有挑的资本。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苹果,一堆又大又红的摆在那儿,你肯定不会先拿那些小的、有疤的,不是说小的不好吃,是没必要费劲去挑 —— 反正有的是好的。第一学历就像苹果的品相,大公司先把 “品相好” 的挑出来,再慢慢看里面的 “果肉” 好不好,这样既省时间,又能减少风险。
你可能觉得这不公平,凭啥一次高考就定终身?我也觉得不公平,但这就是现实。不是说第一学历不好就没出路了,也不是说努力没用 —— 你后来考研究生、提升能力,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收获,只是大公司有更省事的选人方式,没精力去发现每个 “后来居上” 的人。
就像你去超市买牛奶,肯定先看保质期,不是说快过期的一定不好,是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新鲜的,省得麻烦。
大公司盯着第一学历,不是查什么 “智商和血统”—— 哪有那么玄乎?说白了就是查你最没干扰的时候,到底有多少 “硬实力”,查你能不能在该努力的年纪沉下心来做事。
后面的学历虽然也重要,但那时候的你,可能已经有了生活压力,或者有了明确的目标,努力的动力和环境跟十八九岁不一样了。大公司不是不认可你的努力,是他们更相信 “在最该拼的年纪拼出来的人,大概率更靠谱”。
咱说实话,要是你是大公司的 HR,一天看几百份简历,你也会找个简单的标准先筛一轮 —— 总不能每份简历都仔细看,每个候选人都聊半天吧?所以别太纠结这个事儿,第一学历已经定了,纠结也没用,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能力上,总有不那么看重第一学历、能看到你本事的地方。
但你也得明白,大公司盯着第一学历,不是跟你过不去,是他们在一堆人里选人的时候,最省事也最保险的办法罢了。
总结,第一学历是你的智商,第二学历是你的努力,这个标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是对的。
文章发布:2025-09-14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