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贝因为预制菜争议闹得沸沸扬扬,创始人一句 “顾客虐我千百遍” 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,转头就看见 #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# 的热搜挂在榜首。

评论区一句神评戳中无数人:“它都不嫌我穷,我为啥要嫌它是预制菜?”

这话简直说到心坎里。要知道萨莉亚的后厨连把菜刀都找不着,所有菜品全是中央厨房预制的半成品,到店加热就能端上桌。可就是这样一家 “全预制餐厅”,不仅没人骂,还攒出了庞大的 “萨门” 信徒群体。

萨莉亚的底气,首先是把 “便宜” 做到了极致,而且便宜得明明白白。在北上广深这种一顿外卖都要三四十的城市,萨莉亚的菜单简直是 “钱包救星”:9 块钱的奶油蘑菇汤浓稠挂勺,一口下去全是奶香和细碎的蘑菇粒;19 块的米兰风味肉酱面铺满厚实肉酱,拌开后每根面条都裹着肉香;29 块的芝士披萨趁热吃能拉出长长的丝,料足得快要溢出来。

数据更直观,它家 70% 的菜品定价都在 20 块以下,人均 30块就能点上两荤一素,吃得饱还吃得好。对比下同类型西餐,必胜客人均要 72 块,萨莉亚直接把价格砍到了一半还多。学生党攒钱约会、社畜下班垫肚子、朋友小聚 AA,往萨莉亚一坐,点单时根本不用看价格,这种踏实感太难得。

更关键的是,萨莉亚的便宜从不是靠偷工减料换来的。网友扒过它的菜品,肉酱面里能嚼到大块肉末,金枪鱼沙拉的鱼肉堆得扎实,蒜香蜗牛上桌时滋滋冒油,搭配刚烤好的蒜香面包抹土豆泥,香得人直跺脚。这种 “低价不低质” 的实在,比那些用廉价料理包却卖五十多的餐厅强太多。

其实消费者从来不是讨厌预制菜,而是讨厌被糊弄。西贝就是个典型例子,人均八十多的消费,却被曝出门店靠微波炉加热半成品,所谓的 “现做” 只是把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解冻翻炒。创始人先是硬刚说 “没有一道预制菜”,被质疑后又骂顾客 “虐我”,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彻底惹毛了消费者。

萨莉亚恰恰相反,它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藏着掖着。“我们就是预制菜”,这种坦诚反而让人心安。你花 30 块钱,本来就没指望吃到大厨现炒的山珍海味,萨莉亚给你的却是热乎、实在、味道稳定的西餐,预期和体验完全匹配。

就像网友说的:“我知道它是预制的,它也知道我没钱,大家各取所需,谁也不骗谁。”

能把低价和品质平衡得这么好,萨莉亚的 “省钱秘诀” 藏在细节里。选址上它有个 “113 策略”:只在一流城市的一流商圈选三流地段,比如商场负一楼、写字楼底商、大学城周边,房租直接比核心位置便宜 30% 以上。装修走极简风,没有花哨的装饰,桌椅紧凑但不拥挤,翻台率是普通餐厅的两倍,每一分租金都花在了刀刃上。

供应链更是它的王牌。萨莉亚在国内建了好几个中央厨房,覆盖华北、华东、华南,半成品当天生产当天配送,既保证新鲜又减少损耗。为了压低成本,它甚至自己种蔬菜、建工厂生产食材,连拖把都是专门设计的 “一按出水” 款,把每一分钱的成本都抠到了极致。但这些省下来的钱,全实实在在让利给了消费者。

萨莉亚没有高端的营销,没有复杂的话术,就靠 “便宜、实在、不骗人”,在预制菜争议不断的当下,活成了 “清流”。

回头看这场 “预制菜之争”,答案其实很简单:餐饮行业拼到最后,拼的从来不是概念,而是真诚。萨莉亚的成功根本不是什么秘密,无非是做到了 “坦诚” 和 “实在”—— 不隐瞒预制身份,不标高价格,不偷工减料。

那些还在纠结 “要不要承认用预制菜” 的餐饮品牌真该好好学学: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 “绝对现做” 的噱头,而是 “物有所值” 的踏实。

毕竟,餐饮的核心永远是 “以人为本”。 你尊重消费者的钱包,消费者就会尊重你的生意;你坦诚对待消费者,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支持你。这,或许就是萨莉亚 “没人骂” 的终极原因。

萨利亚的预制菜.jpg


文章发布:2025-10-01

本文链接: http://www.shenzhizhen.com/post/87.html